开 栏 语
“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为更好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凝聚强大道德力量,河北省文明办会同河北省文联联合推出《双争榜样》专栏。组织文学艺术家深入采访我省的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文明市民等先进典型,以文学艺术作品形式加以呈现。文明河北微信公众号将陆续刊发,敬请关注。
双争榜样——贺莉

贺莉,中共党员,滦平县张百湾镇山前村童心港湾“童伴妈妈”。她工作之余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用爱心传递温暖。特别是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累计组织家访300余次、校访65次,开展主题志愿服务类活动72场,给予留守儿童亲情陪伴、情感关怀和自护教育,助力他们健康成长。获评承德市第九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荣登2025年1-3月“时代新人·河北好人”榜。
蒲公英的春天
- 滕树海 -
蒲公英,花如金簪头,至凡而有大功。絮中有子,落处即生,春风吹处,皆是希望。
——题记
约见贺莉老师那天,承德正遭遇罕见的十级大风。
因为不确定我的采访是否成行,贺莉老师并没有事先安排,7名学生自发来到山前村“童心港湾”,整齐地坐在小塑料椅上。对我们的到来,既不好奇也不兴奋。礼貌地打过招呼,依旧继续着游戏和学习。孩子们衣着朴素,却干净整齐。稚嫩的脸庞,洋溢着礼貌的微笑;黑葡萄般的眼睛,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爱的约定
河北省滦平县张百湾镇山前村“童心港湾”,设在山前村村委会门房里,两个五十多平米的房间,一间作教室兼活动室,另一间是图书阅览室。房间虽小,却整洁温馨。墙上贴满奖状、画纸,玻璃窗上,挂着彩色的纸星星和纸鹤。贺莉老师告诉我,这些都是孩子们创作布置的。
“童心港湾”由共青团中央发起,在村级层面创新构建的团属公益活动阵地。原则上,应在本村选配女性青年做“童伴妈妈”,关爱服务留守儿童。当时并不住山前村的贺莉听到消息,立即赶到团县委报名,最终评委被她的实力和真诚打动,她顺利“当选”。
问及贺莉做“童伴妈妈”初衷时,她说:“当时没想别的,就想让孩子们有个美好的童年!”
小明和小天是山前村“童心港湾”的首批孩子,也是最令她操心的。“童心港湾”刚成立时,小明读小学五年级、小天一年级。哥俩聪明懂事,成绩优良。然天有不测风云。2021年夏天,在镇上打工的母亲下班途中突遭车祸去世。父亲不愿面对现实,整日借酒消愁,根本没心思管他俩。原本性格开朗的小明,突然变得寡言少语,不爱见人;小天则像变了个人,整天逃课、打架,学起了混混儿。
贺莉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这样下去,两个孩子都会毁了。
她一边照看其他孩子,一边去找小哥俩儿。起初,俩孩子对她敬而远之,见她来家,扭头便跑,喊也不回。贺莉见白天不行,就早晚来;早晚不行,就节假日来。每次来,都精心买上水果、学习用品等。可哥俩依旧不领情,哭着对她说:“老师,我明白您是好心,可我妈没了,您能帮着找回来吗?”
就这样,一趟又一趟,她不知跑了多少回。
终于,一个周日下午,她“逮”到正要去滦河游泳的小明。
“谈判”极其艰难。两个人从各说各的理儿,到各不作声,来回拉锯。
经过两个多小时较量,小明开始抽泣、沉默。身为母亲,贺莉深知失去母爱的痛苦,便不再说教,默默地陪着流泪。
不知哭了多久,小明终于开了腔:“老师,我答应您好好上学,但您得答应我两个条件!”
“好啊好啊!”贺莉顾不上自己,一把托起小明的脸,用手替他抹着鼻涕眼泪,笑不迭声:“你说吧,不管啥条件,老师都答应!”
“以后开家长会,都得您来!”小明赌着气嘟囔道。
“没问题、没问题!那第二呢?”
“如果我考上县第一高中,没钱念书咋办?”
“包在我身上,保证不让你为学费犯愁!”
“还有,我去高中报到时,您得以家长身份送我。”多了附加条件,小明有些不好意思,声音明显低了下来。
“那你以后都得听话,不仅自己要好好学习,还要照管好小天。你是男子汉,要撑起这个家……”
“来,咱俩拉钩!”
一大一小两个小拇指紧紧勾在一起,“贺妈妈!……”
贺莉一把搂过小明,轻抚着孩子的头劝慰,“好孩子,咱不哭、不哭……”自己的泪水,却如断线的珠子,不住地流淌。
答应,只需一句话,践诺的路却不容易。别的好说,身为两个孩子母亲的贺莉,每次开家长会都分身乏术。读高中的大女儿理解母亲,从小受宠的小女儿却非喊着要妈妈去。无奈之下,爸爸只能变着理由搪塞。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小哥俩儿也越来越努力,成绩日渐好转。
2023年6月一天,正在忙家务的贺莉,突然接到小明电话,“贺妈妈,中考成绩出来啦,我考了578分!”
贺莉激动得边抹着眼泪,“好孩子、好孩子……”边打开自己的“小金库”——她不仅省吃俭用,为小明攒足了学费,还亲手为他准备了全新的被褥。
当她如约把小明送入校园安顿好后,趁他不注意溜出宿舍,任凭这个大男孩追喊着“贺妈妈、贺妈妈……”
仲夏的校园,花草芳翠、生机盎然。她努力睁大双眼,透过幸福的泪水,仰望着校园瓦蓝的天空,欣慰地舒了口气。
爱的呵护
2020年夏天,当贺莉家访到小芳家时,敲了好一会儿,爷爷才把门打开。一进屋,只见5岁的小芳正赤身坐在塑料洗衣盆里——爷爷在给她洗澡。
贺莉脑子嗡地一下——这么大的女孩儿了,怎能让爷爷洗澡!
原来,小芳的父母年前离了婚,父亲一时接受不了,精神受了刺激,但为维持生计,仍外出打工,小芳只能由鳏居的爷爷照看。
贺莉随手接过毛巾,大声说道:“小芳是女孩儿,这么大了,以后洗澡这类事让我来!”
给小芳洗完澡,贺莉急忙去找村妇女主任孙秀茹商量办法。
此后的日子,她便和孙主任轮流照顾起小芳,手把手教她穿衣、如厕以及如何保护自己。小芳换季的衣物和学习用品,不是她买,就是动员亲属捐赠。每逢节假日,都会早早把小芳接到港湾,指导学习……
农民出身的贺莉,深知农村孩子需要什么。除了物质生活差异,缺少父母陪护的留守儿童,更需要克服心理上的自卑。为此,她向当教师的表姐认真学习心理学,邀请表姐为孩子们上课,作心理辅导。
这些还不够。她还通过当警察的表哥,联系到市里一位篮球教练,动员他驱车几十公里来到山前村,教孩子们打球。
采访时,16岁的邵志军正在港湾带着小朋友学习。贺莉指着一张照片告诉我,这就是他刚取得的“河北省运动员证”。
足球运动对场地要求较高,对于山前这个偏远乡村来说,基本无法满足。即便这样,贺莉还是想尽办法拉捐赠。在她努力下,一批孩子踢出了小小成绩。2023年7月,14岁的邵伟航代表港湾孩子参加了全国足球夏令营,这种乡村学校孩子难得的机遇,一下点燃了孩子们的足球梦想。
爱的回响
“童心港湾”的活动室,就是村里留守儿童温馨的家。孩子们在这里学习知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专长。为让孩子们全面健康发展,贺莉发动所有可以借助的力量,为孩子们请老师、搭平台、拓空间。
在港湾图书角墙上,一幅小画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是小晴创作的,还上过太空呢!”说着,贺莉把自豪的目光投向后排正在学习的小女孩。
2020年11月,以“嫦娥五号·点亮梦想”为主题的共青团“童心港湾”走进文昌发射场活动在海南举行。贺莉受邀带着小晴、小旭、小森和她们创作的太空题材绘画,从家乡飞到海南,体验人生中的“第一堂航天课”,与航天专家面对面交流,现场见证“嫦娥五号”探测器升空。那不仅对孩子,对贺莉来说,也是人生的高光时刻。回到港湾,三个孩子分享了喜悦与感受,决心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国家贡献力量。
“每当看到孩子们有一点点进步,觉得我所有的付出与委屈,都值得!”贺莉的话音很低,眼里闪着晶莹的光。
每逢佳节倍思亲。平时的关爱守护,贺莉都能代替家长。而逢年过节,却不一样。
山前村离北京较近,农闲时节,村里成年人多数去北京务工。2021年春节,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影响,村里的务工人不能回家。8岁的佳明想念父亲,经常背地里哭鼻子。贺莉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几经努力,最终在市电视台和志愿者支持下,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连线”活动。小佳明在电视里看到父亲,激动不已,却又怕父亲着急,便强忍泪水,懂事地说:“爸爸,我想您啦!我会听贺妈妈的话,好好学习,您放心吧……”
贺莉总是随身带个小本,上面记着,该去家访谁、谁过生日、谁的成绩下降、谁缺一件毛衣……村里60多个孩子情况她随时记录。
山前村是个以农业为主的村落。在保障孩子们学习、活动基础上,每逢农历节日、农忙时节,她都带着孩子们为村里孤寡老人包粽子、送饺子,帮劳力少的家庭除草、收玉米。既锻炼了身体,增加了体验,又让孩子们学会互助,体会分享的快乐。
港湾离滦河不到300米。以前,滦河就是孩子们的乐园,溺亡事件时常发生。有了“港湾”,孩子们不再玩手机打游戏,相互打架的不见了,溺亡事件也没再发生,个个乖巧懂事,像一株株壮硕成长的树苗。
爱的播撒
说是老师,其实贺莉没有正式编制。为补贴家用,她兼任起镇初中女生宿管教师。微薄的收入,几乎全贴补给“港湾”的孩子,四口之家的生活,靠爱人跑车维系。
1982年出生的贺莉是家中老大,性格温顺,为人善良。她平日的生活,简单而忙碌。当我想要些照片时,她腼腆一笑:“不好意思,前几天手机坏了,照片都在那个手机里,像素也不高。”她心疼爱人养家辛苦,但又放不下村里孩子。自己几乎不用化妆品,手机都用亲属淘汰的,没买过200元以上的衣服。第一眼见她,与村里人没啥区别,比实际年龄还要大些。
30岁那年,一个偶然机会,在朋友建议下当上了“志愿者”,带头无偿献血。
在她的宣传带动下,全家人开始无偿献血,50多岁的父母,表姐、表哥……很快,周边的邻居、村民也受她感染,对献血有了新的认识,一个带动一个,小小村落年无偿献血达92人、3.7万毫升。
2019年,贺莉当选张百湾镇山前村童心港湾“童伴妈妈”后,她的志愿服务更加忙碌。
港湾离家5公里,骑自行车需15分钟,随着孩子数量增加、志愿活动增多,贺莉不得不攒钱买了电动自行车。周一到周五,她除了宿管工作,还要为孩子们“化缘”奔波。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她早早起床,嘱咐母亲照顾好两个女儿,便匆匆赶到港湾——在孩子到来之前,做好准备工作。
六年多来,她一直陪伴在孩子身边。陪护之余,先后组织家访332次、校访65次,组织孩子参加“法治进港湾”“警营开放日”“快乐寒假安全相伴”等志愿服务活动72场次。几十个留守孩子体验到家一般的温暖,“贺妈妈”也成为孩子们对她最亲切的称谓。
“在志愿服务路上,我从不孤单。身边总有个小小的身影紧紧跟随——我的大闺女,如今累计志愿服务时长已超2000小时……”
令她感动的还有爱人,每次孩子们到市县参加活动,不管有多赚钱的活儿,他都坚决放弃,义务为孩子们出车,从不计报酬。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一个人做好事难,带动一群人做好事更难。如今,贺莉志愿小队已从最初的“夫妻档”“母女档”,变成带着温度的朋友圈。几年来,从“港湾”走出的初中以上孩子,全部成为各自领域的志愿者,在陪护港湾孩子的同时,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阳光下,朴素的红马甲,已成为山前村特殊且骄傲的符号。
4月9日那天,“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2025年1-3月‘时代新人·河北好人’”发布,贺莉光荣上榜。当我把消息稿转给她,她回复道:“您说,我这么做还挺值得,对吧!”
“一路走来,我得到数不清的帮助。我觉得,志愿服务从不是单向付出,而是爱与信念的涟漪。最好的传承,是让身边的人都看见,善意能像种子一样,在分享与传递中长成遮风挡雨的森林。”贺莉目光如水,平静而坚定地说道。
走出港湾,天已放晴,目光所及,正是风景如画的王帽山,山脊上高耸竞天的石峰独成一柱,好似竖起的冲天拇指,为贺莉点上一个最硬朗的“赞”!
路边田地里,散落的蒲公英花格外醒目,有的冠毛已经形成,洁白的绒球,一如高高扬起的帆,待借春风,飘向更远的地方,播撒新的生命和希望……
作者 滕树海

滕树海,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利作家协会理事,著有文集《晚春的芦花》《乡愁》《绿水长歌》三部,作品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