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 > 文明河北 > 双争进行时

我和我的双争故事|陈玉文:一声“妈妈”,一生守护

2025-08-15 14:43:50 作者: 来源: 河北日报

  “我和我的双争故事”主题征文活动自今年4月开展至今,收到了一批来自社会各界的投稿作品。有一些作品,出自女性之手,字里行间展现着燕赵大地上的巾帼之光。

  她们,是守护孤童的“爱心妈妈”,是为乡村点亮阅读星火的“筑梦人”,是化解家庭纷争的“和谐使者”,是赓续红色血脉的文化守护者……让我们一起阅读她们的故事,感受她们的奋发进取、向善向美,体会她们在不同领域的辛勤付出与不凡成就。

  ——编 者

一声“妈妈”,一生守护

陈玉文

  我是一名普通教师,也是一名中共党员。在“爱心小屋”,我与孩子们相伴的岁月已悄然走过十余载。

  我想先从一个名叫玲玲(化名)的孩子说起。玲玲是个孤儿,父亲在她出生前因车祸离世,她6岁时,母亲又被乳腺癌夺去生命。初见她的情景,让人印象深刻:黑乎乎的小脸,眼神空洞,乱蓬蓬的头发,脏兮兮的衣服。

  我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学校看她,无论我说什么,她都只是低头不语,沾满泥土的小手在地上无意识地划着,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

  一次、两次……数不清有多少次,我带着零食到她家里和学校,她总是躲得远远的。

  因为跟玲玲无法正常沟通,走不进她的内心世界,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每逢周日,就把她接到身边,给她一个家。

  就这样,我们同吃同住同玩,我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她,为她洗澡梳头,买漂亮的公主裙;给她包饺子、蒸包子、做馄饨;带她去公园坐滑梯、荡秋千、乘小火车。夜晚,洗漱完的玲玲躺在我身旁,用稚嫩的小手拨弄我的头发,摸摸我的脸颊,听我讲《神笔马良》的故事,在美好的故事中进入梦乡。

  不知过了多久,玲玲喊了我一声“妈妈”。这声“妈妈”,是孩子心底的接纳,也让我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在爱的浸润下,玲玲渐渐长大。雅安地震的消息传来,她毫不犹豫地拿出积攒的200元零花钱捐给灾区,还写信鼓励小朋友:“因为有爱,你们并不孤单,一定要战胜困难,勇往直前……”如今,玲玲已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她常说,要努力工作回报社会。

  正是在帮助玲玲的过程中,我发现越来越多需要帮助的孩子。2011年,我自费创建了磁县第一家“爱心小屋”,随后又在村西建立了樱桃园爱心基地。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我会把需要帮助的孩子接来,让他们感受温暖与关怀。孩子们在“爱心小屋”和爱心基地学习知识、唱歌跳舞、快乐游戏。对于有心理困扰的孩子,我们及时疏导沟通,帮他们走出阴霾。到目前,作为一名“爱心妈妈”,我已陪伴帮助了100多名孩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随着“爱心爸妈”结对关爱活动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爱心企业和人士加入了我们的行列。我愿继续播撒爱的种子,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撑起一片充满希望的蓝天,让这份爱在无私的奉献中永远绽放。

  (作者系邯郸市磁县讲武城镇滏阳营小学教师)

关键词:双争故事责任编辑:段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