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起,省文明办、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作协联合开展“我和我的双争故事”主题征文活动,面向全社会征集展现燕赵儿女感恩奋进、争光争气的动人故事。
他们是邮储柜员、货车司机、幼儿园老师、古乐传承人……虽身份各异、岗位平凡,却都以赤诚之心奋力书写着自己的双争故事。
这些质朴的笔触,记录下青年们扎根基层的汗水、服务乡亲的热忱、守护传统的执着、呵护未来的温暖。字里行间流淌着爱党爱国爱乡的深沉情感,闪耀着奋发奋斗奋进的青春光芒,诠释着向真向善向美的价值追求,践行着学法用法守法的行动自觉。让我们一同阅读他们书写的故事,感受青春的力量,汲取前行的动力。
——编者
夏夜的蝉鸣声里,姥爷那把老藤椅总是吱呀作响。他摇着蒲扇,指尖摩挲着泛黄笔记本上“为人民服务”五个字。“丫头,这五个字要刻在骨头里。”他的话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进入大学后,我加入了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第一次参加公益活动是去看望“星星的孩子”。
走进特教中心,孩子们有的缩在角落玩拼图,有的对着窗户喃喃自语。
我的目光被窗边一个穿黑白条纹衫的男孩吸引,他不说话,用蜡笔在纸上画出黑色银河。我在他身边坐下,尝试着递出一支彩色画笔,他却像受惊的小鹿般猛地往后缩。我收回手,开始在一张纸上画太阳,故意把线条画得歪歪扭扭。余光里,他的笔尖停顿了,画的线条也逐渐变成了圆形。
“宝贝,你画得像黑芝麻汤圆!”我笑着举起画纸。他突然“扑哧”笑出声,这笑声在安静的教室里格外动人。他伸出沾满颜料的手,指向我画的太阳,又指指窗外,喉咙里发出含糊的声音。那一刻,我心跳加速,仿佛破译了宇宙间最珍贵的密码。
从此,一有时间我就去特教中心。那个男孩开始主动把他的画递给我看,那些原本单调的黑色线条,慢慢有了色彩。有次他甚至在画纸一角用拼音写下“姐姐”,歪歪扭扭的字迹让我眼眶发热。我忽然明白,我们的陪伴竟能成为照亮他人生命的光。他们也教会了我:爱与理解,本就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旅程。
这段经历,像一面镜子,让我看见了爱与理解的力量,也让我对生命的独特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起初,他的抗拒和沉默像一道难以跨越的屏障。但当我放下急于亲近的心态,用笨拙的画笔与他沟通时,我惊喜地发现,真诚与耐心能融化隔阂。
他第一次的笑声、第一次主动递来的画作、第一次用拼音写下“姐姐”,这些看似微小的瞬间,让我明白每个孩子都有渴望被看见、被理解的灵魂,而我们需要做的,只是给予足够的时间与耐心。
我们或许无法立刻改变孩子们的现状,但每一份善意的付出,都能在他们的生命中种下希望的种子。而我,也收获了纯粹的快乐、内心的丰盈,慢慢学会了用更包容、更温柔的目光去看待每一个独特的生命。
当我郑重递交入党申请书,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时,在特教中心做志愿者的点点滴滴在脑海中不断回放。这段经历不仅让我感受到生命的温度,更让“为人民服务”变得具象和深刻,坚定了我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成长,更要有心怀他人、服务社会的担当。
我深知,奉献不是一时的善举,而是一生的坚守。在党的引领下,新时代青年将继续以奉献为舟,在守护“星星的孩子”、投身社会公益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作者单位:唐山文旅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