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 > 文明河北 > 双争进行时

我和我的双争故事 | 倪俊卿:推广技术,成为养殖户的“贴心人”

2025-09-08 09:56:49 作者: 来源: 河北日报

  本期6篇“我和我的双争故事”的作者均来自河北省直机关。他们中,有人驻村帮扶、心系百姓,有人恪守法治、维护正义,有人扎根基层、服务三农……尽管岗位不同、职责各异,但他们都以一颗赤子之心,奋发作为、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的深刻内涵。这些故事充满温度与力量,映照出我省机关干部职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编 者

  推广技术,成为养殖户的“贴心人”

  倪俊卿

  我叫倪俊卿,毕业于1984年,是党把我从一个大学毕业生,培养成为一个专业技术人员,成为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总站农业推广研究员。

  从事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工作40多年,我为大批养殖户提供技术帮助和服务,成了养殖户眼中的“贴心人”。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省肉牛质量较差,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为提高基础母牛质量,我大力推广黄牛改良的人工授精技术。

  作为一个年轻女性,从事采精、配种等工作,常遭非议。记得第一次到赞皇县举办牛人工授精技术培训班时,当我现场示范人工输精技术,大家都用异样的目光看我。有人小声嘀咕:“这小闺女咋啥都敢做,也不嫌害臊。”有人大声质问:“谁不知道有公有母才能生崽儿,你拿个黄豆大的颗粒就能让母牛怀上小牛犊?”那种眼神让我终生难忘。

  但这些没有让我退缩,我坚持下基层,开展技术培训、制作宣传图册,跑遍了河北省各地县乡级改良站,走进不计其数的养殖户家中,从被怀疑到被认可,一步步推动技术落地。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们加快了对奶牛的改良和选育提高工作。当时全省奶牛的平均产奶量只有4吨左右。1996年11月,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我省决定从美国引进种公牛。根据相关条款规定,国外引进的畜禽需要在国内外各隔离45天,确保安全后方能放行。责任所在,我一直坚持在隔离场和牛一起,直到结束。我也成为北京隔离场自成立以来第一位“与牛共舞”的女性。

  随着养殖规模化程度的加大和生产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养殖技术的需求。我积极开展科研创新,推广实用养殖技术,到养殖户家中一对一推广和培训,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2022年下半年,消费增长不畅造成奶牛的生鲜乳阶段性过剩,行业面临压力。作为全省奶牛体系首席专家,我带领团队深入牛场调研,一场一策制定方案,提出降本增效措施。从饲料的配制、疫病的防控,到不同阶段的饲养技术等,全方位提供支持,帮助奶牛养殖户增强信心。

  40多年的技术服务,养殖户亲切地称呼我“牛大姐”。

  40多年来,我们改良黄牛超过千万头。通过改良,我省的肉牛从300公斤左右的成年体重,提高到800公斤,帮助20000多个养殖户增收致富。

  40多年来,我们推广秸秆青贮技术、牛群改良选育、牛群繁育技术、环境控制、牛场的智能化信息化等新技术新方法90项,解决技术难题219个,提高了养殖户的技术水平和生存能力。

  虽然我于2024年退休,但仍坚持服务养殖一线。秉持着“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的信念,我将继续为河北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作者系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总站全省奶牛体系首席专家)

关键词:双争故事责任编辑:段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