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心中,父亲是一座巍峨的山峰,他的身影高大而坚毅。在他的人生历程中,印刻着一抹抹璀璨的红色印记。
父亲离世已经20年,仿佛还生活在我们身边。走进父亲曾经住过的房间,耳畔好像又响起父亲的声音:“在单位一定要好好干,庄稼耽误是一季,孩子们可是一辈子呀。”这是我1997年8月刚参加工作时,父亲对我说的一段话。
整理父亲遗物的时候,发现一包用手绢精心包裹着的证件,那是1992年5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父亲的河北省劳动模范证书和河北省教育厅发的奖章。鲜红的证书和闪着金光的奖牌就像钥匙,打开了我对父亲的记忆闸门。
父亲是一位共产党员,1967年在磁县西小屋参加文艺宣传队,1968年正式成为河北交通局磁县公路站一名正式职工,整整工作了35年,把一生都奉献给公路事业。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工作在第一线,勤勤恳恳不知疲倦,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敬业、什么是担当。
父亲身为班长,但总是在单位抢着干脏活累活。内行人都知道,养路工最脏最累的活儿是用沥青喷洒路面。炎热的夏季,头上顶着三十七八度的大太阳,脚下踩着滚烫的路面,手里拿着100度的喷枪。他总是说,我是共产党员,要起模范带头作用。
父亲的奉献精神,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闪耀着无私的光芒。他总是把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记得有一次,小妹发高烧40度,全身抽搐,口吐白沫,需要马上到医院治疗。这时,单位沥青锅因为漏油起火了,父亲毫不犹豫地做出决定,让母亲和大爷一起去医院,他急忙赶回单位,连续工作了几十个小时,直到问题解决。
如今,我在教育系统已经工作了28年。在工作中,我继承了父亲勤勤恳恳、爱岗敬业、忠诚务实的精神,深知“干一行、专一行、爱一行”。
2000年,我担任毕业班班主任,当时孩子住院了,我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去照顾孩子。第二天走时,孩子稚嫩的小手拉着我的手说:“妈妈不能走,我要妈妈陪我。”我每次都含着眼泪说:“宝贝,不能因为你一人耽误55个哥哥姐姐。”说完,我含着泪离开病房赶往学校。
因为对工作的热情和敬业,我获得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也获得许多荣誉证书。每发一张荣誉证书,我都会在父亲的遗像前告诉他,让他安心,并整齐地放到抽屉里。
父亲的一生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做了一名党员该做的事情,为孩子们做出了榜样。他没有留下任何值钱的物品,只留下一串“红色印记”,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家庭的宝贵财富。
我为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父亲而感到骄傲,我也将以他为榜样,传承他的红色印记,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郭建英,邯郸市邯山区台城乡东城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