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 > 文明河北 > 五大创建

双争进行时 | 承德市:“三个转变”厚植城市文明底色

2025-02-24 10:49:01 作者: 来源: 文明承德

  自双争活动开展以来,承德市以深化双争工作为载体,牢固树立“为民创建”的工作理念,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文明素质为目的,从提升城市品位到提高市民素质,高标准高质量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努力建设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一、变“独奏”为“合唱”,汇聚创建资源力量

  承德市城管局工作人员向市民宣传保护城镇市容和环境卫生倡议书。

  承德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按照“条块结合、属地负责”的原则,各行业部门明确各自职责,时刻守好自己的“责任田”。体系“定调”。根据各职能部门分工,建立起总指挥部领导下的分指挥部具体负责的“1+13”指挥体系。创城工作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根据职责分工,各负其责,高效推进。阵地“传声”。统筹市县乡阵地资源,充分发挥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17个实践所和2636个实践站的阵地力量,广泛设立“微心愿”信箱、留言簿等,将群众的诉求及时收集,常态化开展清洁家园、文明养犬、控烟、交通安全等文明实践活动,及时将居民呼声转化为对文明的实践,打通文明实践与群众“最后一米”。典型“领唱”。组织130个市级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牵头与社区农村结对共建,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3800余支,累计开展“访千楼万户”等各类实践活动达10万余场次,及时解决环境卫生、停车秩序、物业管理等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和关心事9.8万余件,切实用实际行动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城乡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承德市双滦区文明办举行“倡导文明养犬共建和谐家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活动

  二、变“管理”为“治理”,夯实为民服务基础

  承德市公安局双桥分局的同志们在向社区居民讲解老年人常见诈骗手段。

  承德市始终将增强城市功能品质和满足群众需求作为文明城市创建重要基础,努力做到解民忧、通民情、连民心,人性化服务更好融入城市管理中。“轻微不罚”激活城市烟火气。严格落实“轻微不罚”“首违免罚”等包容制度,划定“地摊经济”“夜经济”区域24个,凸显城市特色形象,让城市更有烟火气。“网格服务”打造治理新样本。以社区为网格片区,以地理位置相邻的楼栋或院落为基本单元,建立了“区委—街道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五级网格体系,按照“定人、定岗、定责”的要求,选派包括机关干部、社区干部、国企人员在内的党员干部定期到网格报到,让居民大事不出“网”,小事不出“格”。“以诚相待”让服务有质有效。出台《承德市社会信用促进条例》,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文明执法培训、诚信宣传教育等活动1.3万余场次;举办4场“双争有我——优化营商环境,共建文明承德”新闻发布会,落实“一局一章管审批”制度,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召开政企沟通座谈会8次,协调解决问题110余件,全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连续12个月稳定在全国前50位。

  三、变“活动”为“互动”,城市与人同步提升

  承德市青年志愿者开展“七彩假期 情暖童心”志愿服务活动。

  承德市突破传统活动路径,创新活动载体与形式,让一场场“叫我来”的活动变成“我要来”的互动,活动不再停留在表层,而是成为了群众展示自我、寻求认同的平台。情感互通。依托公园、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小规模、高频次、好参与的双争活动,让群众就近参与,方便参与,“小手拉大手 文明齐步走”等小活动实现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邻里和谐-百家宴”上,一道道热腾腾的家常菜,让陌邻变睦邻,“远亲不如近邻”的和谐气氛、友善情感在社区内融会贯通。心声互诉。以“双争有我—文明传递社区(乡村)行”为总牵引,开展“好婆婆好儿媳互夸会”“花木缘·与你相约”等活动。在活动中,居民互诉衷肠,充分展示邻里团结友爱的精神风貌,用身边事教育影响身边人,构筑文明社区(乡村)的良好风尚。守望互助。成立老年志愿者服务队,由低龄老人为社区年龄较大的空巢及困难老人提供关爱服务。志愿者们根据个人特长分成慰问组、文艺组、家政服务组等12个小组,为社区高龄老人提供精准帮扶。同时,结合中秋、重阳、国庆等节日,组织在职党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等进文明实践站、进住户家中,开展法律援助、健康义诊、应急救护等活动1000余场次,化解群众纠纷,解决群众难事,增进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关键词:承德责任编辑:段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