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一早,隆化县张三营镇东风村村民贾万龙用手机扫描厕所门口张贴的二维码,登录“清掏维修”小程序,点击“我要报抽”。县农村厕所长效管护智慧监管平台前的工作人员接单后,立即向东风村附近清掏车辆派单。一个小时后,平台收到清掏人员完成清掏的照片。“现在,厕所干净卫生还不怕冻,村里比以前美多了。”贾万龙说。
改厕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关键点,小厕所撬动环境大改善。东风村同承德其他山村一样曾经家家都是旱厕,高寒缺水,进院臭味扑鼻。承德把农村厕所改造作为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的重要一环,因地制宜蹚路子,促进厕所改造和污水治理联动,全面建立健全农村厕所改造管护长效机制。
依托隆化、兴隆等省级试点,结合承德实际,探索符合冀北山区地理、气候的改厕模式。宜水则水、宜旱则旱,科学选择改厕技术模式,经试用效果好、农户满意后再逐步推广。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实施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由政府定标准,农民自愿改,验收合格后,将改厕资金直接补助到户,调动农民群众主动性。发动农民参与监督,强化业务培训,让群众了解政策、懂得标准,全程参与监督。同时严把改厕质量,确保建一个成一个。2024年,全市完成改造农村户厕5378座,完成年度任务的109%。
改得了,更要用得了、用得好。承德推广“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厕所运行维护模式,依托市、县信息化监管平台,把厕具报修、粪污清掏、监督投诉、清掏车运行等全部纳入管理。强化实时监管运维,发挥222个改厕服务站作用,精准调度1254辆粪污清掏车辆,及时解决群众需求和问题,实现厕具坏了有人修、粪污满了有人掏、掏了以后能利用、日常运行有监管。
“我先向村里提出申请,镇里备案。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建了一座新厕所,验收合格领取了2000元补贴。”贾万龙说,新厕所好用,还省事省钱。四口之家,一年多清掏一次,每次费用仅50元。
为解决改厕后的粪污资源化利用问题,承德探索建设人居粪污处理中心。通过加入发酵菌,将人居粪污分解成符合国家标准的液体微生物菌肥,通过水肥一体化系统还田,人居粪污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残渣,也可混入畜禽粪污加工成有机肥,实现“农户填报—平台接单—小车抽粪—大车运输—大三格收纳—填料—处理—还田”全流程闭环处理,让农村人居粪污变废为宝。
农村美不美,要看家乡水。承德坚持协同处置治污水,探索实行“厕污并治、黑灰分治、单户处理、综合利用”的黑灰水资源化协同处置模式。因地制宜采取城郊村纳入城镇管网、人口密集地区建设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散居村落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站等方式,科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63.9%,农村黑臭水体连续七年保持动态清零。
在推进厕所革命基础上,全力攻坚治垃圾,实现清理整治和完善机制并举。建立县乡村组四级网格,累计投入8430万元,出动19.8万人次,清理积存垃圾112万立方米,实现存量清底、动态清零。坚持全员出力,推行积分制、门前三包、每周清洁日等做法,全市1.34万名保洁员日常维护,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垃圾治理和源头减量。坚持全域治理,各县区每年投入3000万元以上引进专业化保洁公司,探索“乡村保洁+公司转运”模式,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好环境带来好“钱景”,承德坚持颜值产值一起抓,推动建设美丽和经营美丽互促。大力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有机种植、绿色养殖、特色采摘等产业,培育休闲旅游、乡村民宿、农村电商等新业态。依托温泉、农业观光、旅居康养等资源,重点打造一批精品线路,培育发展民宿2153家,全年乡村旅游实现综合收入65.2亿元。(记者李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