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3日,在山东大学支教团开展的“微光·炬火”冬令营活动中,支教大学生和孩子们互动。记者 高珊摄
说起自己从事的工作,献县民政局一级主任科员刘健充满自豪:“在献县,有一群追梦的人。”
这群人,他们坚持“最有利于儿童的原则”,所做的工作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献县共有未成年人14.15万人,其中困境儿童2400人。近年来,该县以关心关爱孤困儿童为重点,以落实“六大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为重要抓手,着力强保障、优举措、重联动,做好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
2024年,献县入选全国“加强困境儿童关爱”试点项目,是全省唯一一家入选单位。
占地9.5亩的献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是该县关爱和保护困境儿童的一个重要阵地。
今年寒假期间,由山东大学支教团开展的“微光·炬火”冬令营活动在这里举办。参加这次活动的,都是来自献县实验中学和第三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其中就有小泽等10余名困境儿童。
AI普及、传统文化、模拟联合国、北纬30度、阅读表演……来自山东大学的大学生们认真备课,带着孩子们一起探索新世界。
一周多的时间里,小泽和同学们在冬令营的感受是新鲜又陌生、神奇又震撼。支教团队长王怡苏介绍,小泽在课堂上变得主动,和其他同学的关系更融洽了。
聚焦困境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2022年,献县成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县民政局、教体局、妇联等12个部门建立联席机制,因需施救,一帮到底。该县以“微光聚火”项目为依托,开展润苗计划个案帮扶、生命成长营、微光志愿等多个子项目,累计关爱帮扶1000余名困境儿童。
走进献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记者看到,中心设有心理咨询、临时寄宿、文体活动等14个功能区。同时,3家社会组织入驻中心,定期开展个案会商。中心还招募山东大学博士王浩设立博士工作室,义务开展青少年中长期发展规划。
2024年以来,依托此中心,全县对困境未成年人开展生活救助、医疗救治、司法援助等个案会商12件,开展心理咨询、法治讲座、红色教育及个别帮扶等100余次。
刘健介绍,通过购买社工服务和依托基层力量,该县对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逐人逐户开展家庭走访、评估,组建未成年人档案14万余份,针对排查出的农村留守儿童、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组建成长档案,按照高、中、低三类进行分类监测。
为将救助保护工作落实到位,全县18个乡镇500个行政村全部设立未保工作站、未保工作点,配备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并制发工作规范,通过定期开展培训等,提升基层人员服务能力。
“我们村未保工作点设有活动室、图书室,为孩子们提供服务。”陈庄镇白营西村儿童主任杨从从介绍,平时她会重点关注村里困境儿童的情况,每月对其家庭进行随访。
最近她正在为1名困境儿童的户口问题四处奔走。孩子刚3岁,父母离异后,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因家庭纠纷,孩子还没有上户口,爷爷奶奶很是发愁。去年以来,她多次协调法院、派出所等,也和孩子父母沟通,事情终于有了眉目。
除了个案帮扶,自2001年以来,献县组织全县正科级以上(含正科级)干部对全县孤儿及其他困境儿童进行结对帮扶,并每年完善一对一包联工作方案。
“苏局长您好,我在海航班的学习、生活一切顺利,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我一定会加倍努力,用优异成绩回报所有帮助过我的人。”2024年12月13日,献县南河头乡南刘庄村的小文,给县教体局局长苏云尚发来微信。
小文的父亲长年生病,母亲6年前离家至今未归,家庭生活困难。自开展结对帮扶后,苏云尚为小文协调减免学校相关费用,申请补助金。2022年,小文考取了衡水中学的海航班。苏云尚又带他体检,帮他跑办政审手续等,并一直帮扶至今。
虽非亲骨肉,依然父母心。24年来,献县帮扶孤困儿童的接力棒始终在传递。截至目前,献县干部包联帮扶资金达200余万元,帮助困境儿童2600余人,其中36人圆梦大学。(记者 薛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