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乙巳蛇年春节,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在这个寒假里,石家庄许多中小学校将“非遗”融入学生的寒假生活中,让学生在享受假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学们在完成一项项包含“非遗”元素的特色活动中,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兴趣。伴随着春季新学期的到来,探寻“非遗”的氛围在校园中形成。
体验“非遗”技艺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学习“非遗”,体验“非遗”,传播“非遗”,成为今年不少学生寒假实践的主要内容。这个假期中,石家庄多所中小学校组织学生走进名家工作室,走上街头,近距离接触和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在位于湾里庙步行街的周淑英工作室,市第28中学同学们前来学习“打卡”,他们跟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周淑英老师一起探索剪纸艺术的奥秘。“蔚县剪纸艺术,能在方寸之间刻画形象生动、富有神韵的图案。”在活动现场,周淑英老师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向同学们讲述了剪纸的历史,手把手地教同学们剪纸的基本技法。从选纸、折纸,到设计图案、下剪,她一一示范。在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始尝试制作自己的剪纸作品,创作出了各具特色的图案。
在这个寒假里,石家庄市北郡小学组织同学们也来到了湾里庙步行街,他们在这里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推广展示活动,将“非遗”的魅力进一步传递给更多的人。活动现场,同学们化身成为“非遗”宣传员,他们热情洋溢,向过往的市民详细介绍着石家庄丝弦、井陉拉花、常山战鼓等石家庄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在当天的活动中,北郡小学的同学们不仅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着石家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历史渊源和独特之处,他们还通过现场展示,让他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这些传统文化的魅力。同学们在活动结束后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深入了解了石家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学会了如何将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下去。
探秘蒸碗技艺
感受“非遗”魅力
“新乐名吃吴家街,招待贵宾不能缺。观羲台、逛美院,饿了就去吃蒸碗……”这首在新乐市广为传唱的《熟悉的味道》,正是为新乐市吴家街蒸碗量身打造。寒假里,为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爱家乡情感,新乐市新开路中学组织学生走进了新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吴家街蒸碗的制作现场,感受传统美食背后的深厚历史底蕴与魅力。
“木笼屉,铁锅蒸,炭火烧……”活动现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吴强向同学们详细介绍蒸碗的每一道工序,从选料的严谨、腌制的讲究、调味的精妙到装碗的艺术、上笼的技巧、蒸煮的火候……他一边讲解,一边示范。“蒸碗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人们智慧和勤劳的结晶,是我们家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吴强不仅向学生传授着蒸碗的制作技艺,也将吴家街蒸碗的历史渊源以及背后的故事,传统美食背后的文化意义和价值传递给学生们。
在吴强的指导下,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要亲手尝试制作蒸碗。他们认真地按照吴强的示范,一步步地操作着。“以前我只是在餐桌上品尝过蒸碗,从来不知道它背后有这么多的故事和工艺。今天亲自参与制作,让我对这道美食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一位学生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感受。
“通过这次活动,我希望学生们不仅能学到蒸碗的制作技艺,更能深刻体会到我们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增强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新开路中学七年级教师陈芳说。
寻宝解码“非遗”
传承家乡文化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与了解,寒假里,石家庄第二外国语学校2024级9班的同学们,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我爱石家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通过实地参观、亲身体验、发放问卷等形式,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石家庄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活动伊始,老师们精心组织规划,向学生详细介绍了石家庄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从历史渊源到制作工艺,生动有趣的讲解激发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通过讲解,同学们对石家庄的“非遗”有了初步认识,也对后续的实践体验充满期待。随后,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河北博物院,在专业讲解员的引领下,依次参观了各个展区,深入了解了石家庄地区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是精美的手工艺品,还是独具特色的民俗表演,都让同学们大开眼界。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提问,与讲解员进行互动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对“非遗”的理解和认识。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设计了一份关于石家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问卷。同学们分成小组,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向市民发放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同学们不仅收集到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还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自己对石家庄的“非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今后将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通过这次寒假里的“非遗”体验活动,石家庄的中小学生们不仅度过了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更在心中种下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他们亲身体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深入了解了家乡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