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 > 文明河北 > 文明播报

我们的节日·元宵丨2025年霸州·胜芳第36届传统灯会启幕

2025-02-12 10:17:49 作者: 来源: 文明廊坊

  “锣鼓喧天齐声响,古镇花会闹元宵。镣钹阵阵民俗翘,笙管齐鸣敬火神。”2月9日(农历正月十二)上午,记者来到霸州市胜芳镇,一睹为期五天的2025年霸州·胜芳第36届传统灯会风采。踩高跷、顶中幡、秀绝活儿……各道花会各显神通,各式表演令观众目不暇接。

  上午11时许,现场人流如织,热闹非凡。表演队伍身着传统服装,跨鼓老会、高跷会、北中幡会、少林会、南音乐会等50道花会陆续齐聚胜芳古镇前进大街会头。大街小巷人潮汹涌,锣声、鼓声、鞭炮声,声声入耳;喝彩声、叫好声,此起彼伏。

  12时,三声震耳欲聋的炮声过后,花会队伍从前进大街出发,胡同内旌旗林立,队伍绵延数里。身穿色彩斑斓的服装,画着浓墨重彩的脸谱,各道花会开始表演,纷纷秀起绝活儿。

  伴着节奏明快的鼓声,身着红衣、肩披黄色袢带的表演者们手持鼓槌,腰挎大鼓一字排开,跨步向前稳稳当当,鼓声雷雷铙钹阵阵,观众连连发出喝彩声。这是胜芳花会中最为古老的一道花会跨鼓老会,又叫“雷音会”“驾前鼓会”“黄封大会”,相传是明朝初年一女子从胜芳西部的高桥村传来的。如今的跨鼓老会展演,无论是从音响效果还是视觉效果而言,都堪称民俗音乐艺术中的精品。

  紧接着,十几人组成的高跷会队伍不时对观众做出各种搞怪的表情的和动作,只见头戴渔翁帽、白须飘飘的“老渔翁”如履平地,在高跷上起劲儿地扭着,不时变化着动作,秀起了腿脚功夫;由一位年轻小伙子“反串”的“媒婆”,其夸张的动作表情更是令观众捧腹大笑。

  你方唱罢我登场,北中幡队伍扛着由一根直径15厘米粗细、高4米半左右的大竹竿和一面长4米、宽1米左右的地道苏绣布组成的中幡走进会场,怀中抱月、托塔、落肘……表演者把中幡一会儿托在肩膀上,一会儿抛向空中,中幡直立不倒且稳稳落在表演者手中。

  跑旱船的老人,一舞一扭,将旱船搅得上下翻飞,坐在旱船里的小媳妇却面带笑容,波澜不惊,跟着鼓点踱着步子,令人称绝。

  展示武术的少年似青松挺立、白鹤展翅,一招一式、辗转腾挪,让人眼花缭乱……一项项绝技演绎出古镇独有的民俗风情。

  据了解,每逢元宵节,这些花会都要集中到一起,共同祭拜当地的火神。廊坊市民协副秘书长、胜芳民俗文化研究志愿者介绍,历史上胜芳有72道花会,现继承下来的有三十余道。如今,花会成为胜芳人逢年过节表达喜悦之情的“欢庆会”。摆会活动也从旧时的祭神祈福变成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民俗娱乐活动。此时,在古镇街道上观看整个摆会活动的游客众多,人流在拥挤中向前,他们陶醉于各种传统文化展示之中。

  今年的灯会以“民俗文化之乡 千年古镇胜芳”为主题,共设8个灯展区,展出65组大型灯组,规模为历届之最。古镇沿街布置了各式各样的传统花灯、大型灯组和红纱灯,将整个古镇装扮得如梦似幻。传统苇篾扎制的花灯与现代声、光、电技术相结合,既有小巧玲珑的传统花灯,也有大型灯组,展现了胜芳灯会的独特魅力,演绎了新时代“胜芳年”。

  近年来,胜芳镇加大民俗文化挖掘力度,形成了胜芳灯会、花会、火神信仰、胜芳古镇等一批民俗文化品牌,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了胜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关键词:我们的节日 元宵责任编辑:段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