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 > 文明河北 > 五大创建

“双争”进行时|衡水市:用道德力量激活城市文明细胞

2024-12-25 15:35:03 作者: 来源: 衡水市文明办

  “正心诚意,怀仁存义,积德扬善,恪守孝悌……”每周末的傍晚,衡水市桃城区昊和沁园小区居民活动中心“在田学堂”灯光通明,30多名孩子整齐坐在古色古香的教室里,跟随小区义工讲师认真诵读《孟子家训》等经典古诗文,琅琅的读书声在活动中心回荡。

  居民道德素养提升,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建设“家风大道”、树立“家规家训”、开办“家风馆”……近年来,昊和沁园小区通过不断丰富传统文化培育载体、丰润居民道德素养,让一颗颗道德的种子在居民心中生根发芽,让文明素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以德润心——一条“家风大道”走出“和美家风”

  12月16日,冬日暖阳普照下的昊和沁园小区,一排排中式楼宇错落有致。从北门起始,一条南北走向的“家风大道”赫然呈现在眼前,远远望去,在白墙黛瓦的映衬下,整条大道古朴雅致又富有文化内涵。

  “家风正则国风清,家风正则民风淳”“和诗乡邻,宽厚谦恭,谨言慎行,洁身自好”“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大道两旁,墙壁上、走廊里、假山石壁上,目之所及,皆是用黑色小楷书写或镌刻的各类家风家训和名言警句。从古今名人家风家训至理名言,到中华古籍中传统孝德故事,再到衡水市道德模范及先进典型的孝老爱亲事迹,一步一景致,一句一深意。漫步“家风大道”,仿佛置身于一座户外家风家训博物馆中。

  “‘百善孝为先’的意思就是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做起的……”在一块家风家训文化墙前,居民杨文敏正为孙女讲解文化墙上的经典名言,“家文化”就在一老一小轻声细语的交流中沁入心底。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组成单位,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 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为提升小区居民文明素养和基层治理水平,2021年,昊和沁园小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整合现有公共空间和设施,积极打造了家风家训主题文化街区,即“家风大道”。“家风大道”总长470米,聚焦家风家训故事、名言警句,通过家风家训展示牌、文化墙等,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吸收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汲取精神文明养分,感悟道德力量,提升家庭文明素养,形成积善成德、明德惟馨的文明氛围。

  如今,无论是外出还是回家路上,或者遛弯儿散步,“家风大道”成为小区居民每天必学习打卡的地方,每一次流连、诵读,都是一次家风家训的学习。如今,“和美家风”已经“吹”进小区的家家户户。

  以德铸魂—— 一座“家风馆”引领“孝亲”新风尚

  位于昊和沁园“家风大道”东侧的家风馆,是小区的另一个育德场所。

  今年3月份,经过一番改造升级后,家风馆重装开放。面积近300平方米的展馆内,按照中华家文化脉络、中华名门家训、社区家风等主题分成9个展区。展览内容图文并茂,还配置电子触摸屏增加观众的互动体验。

  缘何要在小区里建一座家风馆?这要从家风馆发起人、中国好人、衡水市榕和物业公司总经理张兵说起。衡水是“大儒”之乡,家风家教传统深厚。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2023年,一直对中华传统孝文化深有感悟的他,继续整合了昊和沁园小区公共空间,在争得民意后,决心在“家风大道”旁建一座家风馆,为居民传递优秀家庭教育理念。

  “在‘家风大道’的基础上,建家风馆,是小区大多数居民的意愿。家风馆,也是大伙儿一块儿建起来的。”张兵说,在家风馆,家风故事都采集于小区居民家的真人真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大伙儿爱看。”按照张兵的规划,将来还要邀请国内知名家庭教育专家,专门来给附近小区居民讲课。

  漫步于古色古香的家风馆,聆听着来自古今先贤的家风故事,仿佛在经历一场思想的洗礼。家风馆除了展示优秀家风家训以及家庭教育理念,还设置了囊括全小区居民姓氏的图腾展示区,让居民们在参观过程中,对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家”文化有更大的归属感。家风馆里,还有一块社区家风展示区,展示着全小区家风家训故事,包括“积善之家”“助人为乐”“读书润德”“知恩图报”“吃苦耐劳”等主题事迹。身边人、身边事儿成为最有说服力和感召力的故事,让大家在感动中,不断提升自己。

  家风馆馆长侯喜威介绍,家风馆每天都会按时对小区居民开放,居民们在参观过程中,增强了对家风家训的理解,形成人人争当孝亲模范的新风尚。

  以德促行—— 家家都有“家训”牌 孝老爱亲成规范

  一家善则百家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昊和沁园小区作为衡水棚户区改造小区之一,目前有常住居民2474户,分四个片区,小区居民结构多元,基层治理难度较大。

  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小区充分发挥德治在城市社会治理中的先导作用和基础性作用,积极探索德文化治理路径。在创建“家风大道”的基础上,他们延续古人设立家训的做法,号召小区居民设立自家“家训”,力求实现以德促行。这些“家训”由各家自己选定,由初心社工制作张贴,尽管形状大小一样,但设计的图案和内容各不相同。

  小区每栋楼单元门前都张贴着一副不同的家风家训对联。“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明德知耻达仁宽让,崇礼慎独端方贤良”……穿过单元门,走进楼道,不仅有家风家训文化牌,各家各户的门外还悬挂着自家的“家训”牌匾。

  在居民王亚红家,一块写有“心存善念,口吐善言,身行善事”的牌匾赫然挂在门前,在大红的“家”字的衬托下,小楷书写的四言“家训”格外醒目。王亚红高兴地说,最初设立“家训”的时候,全家多次开会,认真讨论商议,最后定下来,并挂上墙后,全家人都把这条“家训”当成了行为的“金规铁律”,自觉遵守执行,无形中,一家人的文明素养都提升了。

  “无规矩不成方圆,家规家训牌匾的设立,让居民们既有自豪感和归属感,又从内心起到了自我约束的作用。”王金秀笑着说,“这一做法不仅激发了居民的内生力,引导大家自觉提升个人道德素养,小区的文明程度也大幅提升!”如今,小区里说脏话的居民少了,言语文明的多了;吵架闹矛盾的少了,礼貌谦让的多了。家庭和睦、邻里相亲在这里已成为日常。

  以德化人—— 小学堂里学习“大道理”

  12月15日傍晚,在昊和沁园小区“在田学堂”里,张兵正带领孩子们诵读经典诗文。看着孩子们认真诵读的场景,他欣慰地说:“这些参加过诵读的孩子,精神面貌和举止谈吐每天都在进步,个个彬彬有礼且落落大方!”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部分家庭逐渐忽视了家风家训的重要性。近些年来,张兵在社区和周边同事朋友当中,发现不少家庭因为偏颇的家庭教育观念,重智力轻道德,导致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缺少必要的道德指引和精神支撑,这让他很受触动,也倍感担忧。“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张兵说。促进家庭邻里和谐,进而助力社会和谐,成为他投身“家文化”传播事业的初衷。2011年,张兵和妻子郭天宁在桃城区盛世华庭小区成立了“亲子读书社”。两人精心挑选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诗经》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书目,鼓励孩子们在父母的陪伴下走进读书社,学习礼仪之道。随着点滴积累,“亲子读书社”口碑持续发酵,越来越多的家长陪同孩子走进诵读课堂,而且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爱好者加入义工讲师队伍。

  随着“亲子读书社”影响不断扩大,2015年,“在田学堂”正式揭牌。“在田学堂”是一个集国学经典共读、亲子沟通课程、户外亲子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学习平台,主要利用孩子们周末和假期的时间开课。“在田学堂”还结合古典音乐欣赏、吟诵、亲子共读等活动,形成了独特的公益教育模式。2019年,张兵将“在田学堂”引入昊和沁园小区。“在这里,义工老师们组织孩子们开展多种活动,如舞台剧、汉服秀、诗词朗诵,以及国学秀、诗词大赛等。”张兵说,“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才艺展示能力,还帮助他们树立了文化自信。”

  5年来,昊和沁园小区已有200多个家庭先后走进“在田学堂”,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他们在育儿、婆媳关系、邻里关系等方面都有了全新感悟。如今,“在田学堂”已开设了近3000期相关课程,覆盖了40个社区点位。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张兵和妻子还在昊和沁园小区创办了“大爱书轩”和“太极艺术馆”,进一步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和重要基础。家庭,是城市的细胞,也是社区的组成部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一个小区,何以“明德”?从“家风大道”流连的居民,从家风馆的“孝老爱亲”事迹墙,从家家户户的“家训”牌匾,从“在田学堂”的朗朗诵读声中,窥见一斑。中华传统美德重在内化于心、贵在外化于行,在道德力量的推动下,小区的文明细胞正被悄然激活……

关键词:文明责任编辑:段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