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 > 文明河北 > 时代新风

“双争”有我 家风传承|郧海鲲家庭:好的家风是传家宝

2024-12-16 10:57:16 作者: 来源: 河北新闻网

  人之教育,始于家庭。好的家风,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起点,也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坚定基石。回首过往,父母的言传身教就像是一盏明灯,指引着我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一直向着光明的大道努力前行。

  父亲是个大孝子,周围认识他的人都这么说。爷爷今年82了,身体还算可以,基本的日常生活能够自理。我知道,这些都是因为父亲的孝顺。二十多年前,爷爷突然高血压发作,晕倒在家里不省人事。奶奶赶快给父亲打了电话,父亲那个时候一个月工资不到五百元,没有丝毫犹豫,就将爷爷送到了全市最好的医院进行救治。由于抢救及时,再加上爷爷在医院里静养了三个多月,身体彻底康复。

  爷爷住院期间,父亲端屎倒尿,没有半句怨言。爷爷住院的钱,是父亲的全部积蓄,又加上他借来的一些钱,没有让奶奶和姐妹拿一分钱。现在,爷爷有事没事总爱喊父亲的名字,父亲对爷爷总是有求必应。他还自己准备了工具,经常在家里给爷爷刮胡子,理发、洗头。在父亲的精心照料下,爷爷的晚年生活舒适而安心。

  父亲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孝顺,也将孝顺深深耕植在我们子女的心里。我现在也身为人母,有了自己的孩子,也在身体力行地教育孩子如何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如今,父亲已经赋闲在家,还患上了重疾,需要定期到医院检查治疗,我不管有再多的事情,都会陪着爸爸去看病,在他身体非常疲惫虚弱时耐心照顾他。

  母亲也日渐衰老,经常需要吃药,到医院看病,记忆力也大不如从前,我和家人都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最近,孩子会常常背背《弟子规》等国学经典,时不时吵着要去看望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并学着大人的样子给长辈捶捶背,我问她这是为什么,她说:“百善孝为先!要尊敬长辈、孝敬父母。”

  母亲也用实际行动告诉我应该怎样生活。母亲的一生很勤俭,永远在不停地劳作。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深深地烙下了岁月的痕迹。从院里到院外,从灶边到地头,从穿针引线,到春耕秋收,母亲用这双粗糙的手默默地操持着这个家。她总是认真的对我说:“只要有一双勤劳的手,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她的话一直鞭策着我更加努力地工作学习,相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母亲日子过得省细。粮食是绝对不允许浪费的,饭要吃得干干净净,碗里不许剩一粒米饭。记得有一次吃剩了一根油条,到第三天已经很硬嚼不动了,我刚要想扔掉,却被母亲一把抢回去,用热水泡了泡(其实也不太能泡开了),略带困难地吃了。这个情形我一直记忆犹新不能忘,所以,之后各种场合吃饭,都是光盘,不敢浪费。

  这也让我的孩子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无论什么饭菜都能吃个底朝天,杜绝了孩子挑食的坏毛病。

  节俭还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衣服短了、破了,母亲会用一块布头补上。如果穿到实在无法再补的时候,就化整为零,改成袖套、围裙之类的。即使是碎布头也有大用处,可以裁裁剪剪,一层层铺起来,变成家里的凳子垫。我从小耳濡目染,印象颇深。直到现在,破了洞的袜子我也舍不得扔掉,总是补一补再继续穿。“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不管生活水平如何提高,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都不能舍弃。

  良好的家风润物细无声,让我受益匪浅。我会继续将父辈们的优良家风传承下去,让它成为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让它成为传家宝,引领下一代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风责任编辑:段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