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皮影戏传承人张迎风走街串巷演出婚育新剧目;“80后”大学生庞志强手绘漫画宣传婚育新风尚;千余名公益红娘“占领”移风易俗主战场;美丽乡村成为移风易俗试点村……自2021年9月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婚俗改革实验区以来,邯郸市肥乡区在移风易俗方面不断创新宣传载体,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助推文明新风尚落地落实。
婚姻登记服务中心生动展示新型婚育文化
走进肥乡区婚姻登记服务中心,粉红色的温馨色调、“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风雨同舟,共度一生”的浪漫标语,将引领年轻人追求幸福生活的气息“拉满”。
婚姻登记中心主任程秀英向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介绍,改造升级的婚姻登记中心自2022年5月投入使用以来,不仅是集婚姻登记、婚姻家庭辅导、婚姻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婚姻家庭服务指导中心,也成为年轻人喜欢的打卡地。
程秀英告诉记者,中心常态化开展“六个一”活动:赠送一本婚姻辅导书、一束鲜花、签订一份婚俗简办新办承诺书、举行一场颁证仪式、拍一张合影、开展一堂婚姻家庭辅导课。
“在年轻人喜欢的节日,比如‘5·20’、七夕,我们邀请退休老干部为登记新人授课,讲述婚姻沟通技巧、角色的转变、财务规划、家事分工等婚姻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程秀英说。
“倡导婚事新办,共写美好人生。”今年七夕,有38对新人领证,新娘刘宁宁在《婚事简办新办承诺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她说:“再阔气的婚礼也只是形式,会加重家庭负担。两个人在一起能够踏踏实实过日子比什么都重要!”
美丽乡村以“小约定”推动民风“大改善”
今年,肥乡区精心打造移风易俗文明实践精品线路,更好传播新思想、宣传新政策、培育新风尚。
西吕营镇田寨村就是一处文明实践点。
田寨村是集采摘、休闲、观光于一体的葡萄小镇,近年来先后获得省级新民居示范村、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多项荣誉。前不久,村里的婚俗文化广场举办了一场“缘来是你”相亲会。肥乡区文明办工作人员路昕告诉记者,活动当天有50余名适龄未婚男女参与,5对成功牵手并达成交友意向。
在婚俗文化广场移风易俗宣传栏上,新增加的抵制订婚大操大办内容十分引人注目。该村妇联主席李俊巧告诉记者,结合文明实践要求,村里重新修订了《村规民约》《节俭操办红白事参照标准》,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理事会工作制度,并将制度规定公示上墙,作为村民人人遵循的刚性约束,以“小约定”推动民风“大改善”。
“订婚活动不随礼、不攀比、不斗阔,规模不超过2桌,人数不超过20人。现在村里喜事讲排场的变少了,丧事简办的变多了,乡村文明焕发了新气象。”李俊巧说。
因为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婚丧嫁娶新办简办,田寨村在2022年10月入选第三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
千余名公益红娘用心搭建“鹊桥会”
为遏制高价彩礼和“相亲难、相亲贵”“媒人多、媒礼多”等陈规陋习,肥乡区妇联牵头成立区、乡、村三级婚介服务平台,吸收妇联干部、巾帼志愿者、热心大姐、广泛参与,建立起由1000余名“红娘”组成的380余支免费婚介服务团队。
“最美红娘”马素芳说:“这几年我介绍成功了23对,基本不要彩礼,有父母想要的,我会一遍遍做思想工作,得到他们的理解和认可。”
记者了解到,肥乡区妇联建立了全区未婚男女信息库和“心连心·缘来是你”微信群,在9个镇265个村建立“心连心·缘来是你”鹊桥群,形成微信矩阵,不定期发布青年单身男女征婚信息,牵线搭桥,并营造“以高彩礼、订婚大操大办为耻,培树新风正气为荣”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肥乡区妇联累计发布征婚信息2.6万人次,成功牵手1200余对;举办“百对新人集体婚礼”“百对最美母女抵制彩礼美丽乡村行”等文明实践活动320余次;先后评选“移风易俗家庭”等六类乡风文明先进典型2500余户(名)。
为爱情“减负”,为幸福“加分”,肥乡区自上而下总动员,反对高额彩礼、大操大办,有效推动了群众婚恋观念的转变,新型婚育文化浸润人心,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正在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