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住”在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当一些孩子由于种种原因,失去家庭关爱、身陷困境时,“爱心爸妈”们出现了。
近年来,我省“爱心爸妈”结对关爱工作持续推进。目前在石家庄,2315名“爱心爸妈”与1944名留守儿童、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结对,通过生活照料、学业辅导、爱心陪伴等关爱服务,呵护困境儿童向阳成长。
“他不是没人管的‘野孩子’”
2022年夏天,一封求助信寄到灵寿县爱心协会:灵寿县慈峪村有个10岁的孩子,年幼丧父、母亲改嫁,爷爷奶奶也过世了,有什么办法能帮帮这个孩子?
作为灵寿县爱心协会会员,彭敬芳和几名志愿者马上动身,开车前往慈峪村。
“那天下着雨,大家打听着找到了孩子家。”彭敬芳依然清晰记得当时的画面,院子泥泞下不去脚,老房子失修漏雨,一个孩子躲在房檐下,怯生生地看着他们。
“你叫什么名字?”深一脚浅一脚,彭敬芳穿过院子,走过去问。
“小宇。”小声说完,孩子转身进了屋。
彭敬芳跟进去,屋里一张单人床,旁边一口电饭锅。
“中午吃饭了吗?”志愿者问。
“嗯,挂面。”小宇点点头。
彭敬芳掀开盖,锅里还剩一口,就是白水煮面。看着10岁的小宇,她心疼极了。
走访其他村民,他们了解到,在一个叔伯爷爷接济下,小宇勉强维持吃穿,时常独自在街里、地里乱跑。
“从村里出来我就想,这孩子我帮定了,他不是没人管的‘野孩子’。”彭敬芳发动爱心协会的志愿者们一起帮孩子修缮房屋,帮着申请困境儿童补助,寻找寄宿学校跑办入学手续……2022年9月,小宇穿上一身干净的校服,走进校园。
两年来,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彭敬芳就把小宇接到家里,做一桌好吃的,跟孩子谈心。渐渐地,小宇与她越来越亲近。
今年5月,小宇因肺炎住院,彭敬芳请假赶到医院,陪着输液、喂他吃饭,还一起聊聊天看看书。出院那天,小宇往彭敬芳身边靠了靠,轻声说:“谢谢彭妈妈。”彭敬芳鼻子一酸,转身给了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
“看着孩子好好上学、认识新朋友,越来越大方开朗,我特别欣慰。”彭敬芳的记事本上写着,“希望尽最大努力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一束光。”
可以上学读书、能吃上可口饭菜、有家人陪伴……12岁的小宇,正开心地过着曾经可望而不可即的“普通人”生活。眼下,彭敬芳又计划,暑假要带着“儿子”出去转转。
“他上到哪儿,我就供到哪儿”
同样是2022年,在元氏县,牙医郭彩荣遇到了11岁的鹏鹏。
“我在朋友圈看到‘爱心爸妈’项目启动的消息,马上就联系了负责人。”郭彩荣找到县妇联,申请成为一名“爱心妈妈”。
很快,郭彩荣收到了结对帮扶孩子的信息——鹏鹏,庄窠里村一名儿童,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离开,和奶奶相依为命。
带上吃的用的,郭彩荣走进鹏鹏家。
“他上四年级了,学习很好,是年级前五名。”
“孩子懂事,觉得食堂里好吃的东西,就留下来,拿回来给我吃。”
…………
听着奶奶的讲述,看着眼前清瘦的少年,郭彩荣知道,加入“爱心爸妈”的队伍是对的。
“这么小的孩子,本该无忧无虑的,但不得不提前‘长大’。我想帮帮孩子,让他感受更多的温暖。”郭彩荣告诉记者。
从那天开始,郭彩荣一有空就去鹏鹏家,带上他喜欢的拼图玩具、想吃的汉堡、新的纸笔和课外读物,指导家庭作业,教他叠衣服,与他分享励志故事,鼓励他继续努力学习,追求自己的梦想。
“孩子上学的时候,我也经常和奶奶打电话,了解一下近况,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郭彩荣说,“我希望成为孩子可以依赖的亲人,弥补他童年的缺失,让他在今后的路上健康成长。”
每到期末,鹏鹏总会主动把成绩单、奖状拿给郭彩荣看,这是不善言辞的鹏鹏,向自己的“爱心妈妈”表达感谢的方式。
而郭彩荣心里,做了更长远的决定:“我要一直支持孩子读书,他上到哪儿,我就供到哪儿。”
“爱心爸妈”们正用自己的付出,让爱与希望填补困境儿童生命中那些不完美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