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 > 文明河北 > 双争光荣榜

双争榜样 | 翟国辉:一个收藏家的文艺守望

2025-10-11 15:55:34 作者: 来源: 河北省文联

  开 栏 语

  “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为更好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凝聚强大道德力量,河北省文明办会同河北省文联联合推出《双争榜样》专栏。组织文学艺术家深入采访我省的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文明市民等先进典型,以文学艺术作品形式加以呈现。文明河北微信公众号将陆续刊发。敬请关注。

  双争榜样——翟国辉

  翟国辉,男,1965年5月出生,唐山市丰南区七步楼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负责人。他传承非遗瑰宝,践行文化惠民理念,2020年主动放弃丰厚的租金收入,个人投资创办了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七步楼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五年来,他秉持“共建、共享、共用”的理念,致力于传承艺术、培育人才,举办了系列文化艺术交流、培训活动,努力打造唐山文化新地标和新高地。翟国辉2024年荣获“唐山市文明标兵”称号,荣登2025年1-3月“时代新人•河北好人”榜。

一个收藏家的文艺守望

- 刘云芳 -

  近几年,“七步楼”一词反复钻进我的耳朵,最初,是因为从唐山走出的著名评论家杨立元、作家关仁山、军旅诗人峭岩的文学馆相继落地于此,之后,诸多文艺活动在这里陆续开幕,让人忍不住好奇:七步楼到底有什么来历。鉴于这名字透露出的古朴味道,我甚至猜想,它或许是丰南某个古老的历史遗迹,再次被挖掘后发展起了文化事业,万万没想到,它源自于一个人的满心热忱。

  这个人就是——“河北好人”翟国辉。

  一

  一个春天的上午,我抵达七步楼。

  与想象中古老遗迹的景象不同,它地处闹市区,不远处,便是这两年红火异常的河头老街景区。这座现代式建筑矗立在路边,与其他楼房并无太大区别,只不过门口挂着好几个当地文学艺术家协会的牌子,在周围景象的衬托下,显露出一股宁静之气。听说这楼里曾入驻过服装商场,人气颇高,如果老板现在有意出租,分分钟也有人愿意拿出上百万租金,但翟国辉却果断拒绝了,执意将它打造成一方文化艺术场馆。这多少令人不解。

  翟国辉推门出来,迎我。他长得高大,一脸淳朴相。

  这幢楼上下五层,整体近五千平方米。他先带我去地下一层参观,迎面便看到一些老式车轱辘、木墩等旧物,老时光像是被锁在了这里,让人不由得沉静下来。他指着墙上的《唐山陶瓷图说》,跟老式车轱辘对应着说:“和实物一模一样!”这是他收藏后才发现的。

  右手边,一排又一排的瓷器在展架上闪着光,灵动的花鸟、丰富的典故图样,精致得让人忍不住遐想:工人当初描摹它们时,双眼凝视的光芒仿佛也融在了里边。这些瓷器有些为手工瓷,有些为工业制瓷。“工业制瓷”这几个字,看似平常,却是唐山工业史乃至中国工业史上一段令人惊喜的变革。“从1881年开始,全国第一段铁路在这里铺设,第一家水泥厂在这里投产,来自德国的设备迅速在启新陶瓷厂上线。这意味着几千年的手工瓷即将面临一次重大技术创新。”翟国辉娓娓道来。虽然时间一晃,已是百余年前的事了,但作为唐山的骄傲,那份荣耀浮现在他脸上。

  说起跟瓷器结缘,要追忆到2006年。那天,翟国辉去市里办事,想找地方停车,结果误入古玩市场。一只端口残破的瓷瓶一下子进入了他的视野,远去的时光仿佛正凝成尘埃停留在残破处。他蹲下去,听说这正是启新陶瓷厂最初的工业瓷,属于工业造型后人工绘制的那种。把瓷瓶转过去,后面有俊逸洒脱的书法。他立马想起,长辈们说过,百十年前,“工业之花”在这片土地上恣意绽放,眼前的瓷器便是最好的见证了。翟国辉最终将其收购。

  这些时间的证物也许有一天会消失不见,抱着这样的心态,他一头撞进了收藏爱好者的行列。附近各个县城的村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不光是瓶瓶罐罐,那些不同时代有着唐山地域特色的生活器具,他都一网打尽。不到半年时间,他变成了本地圈子里藏品数量最大的收藏者。

  此刻,从玻璃墙前走过,仿佛经历了一次时光穿越。

  在翟国辉眼里,这些都是生活长河里的见证者,它们的价值与多少钱无关,他看重的是其背后无形的价值。那时候,他住在平房里,藏品塞得到处都是。后来,平房也装不下了。他有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干脆将多年的藏品转移至“七步楼”,成立集古博物馆,以分享的心态向人们展示。

  他的藏品越来越丰富,也时不时被各个博物馆拿去借展。而他也邀约其他藏家来此展示。在这里,能看到最为丰富的“唐山窑”系列艺术品,也能窥见近百年人们的生活变迁。

  二

  那些残破的瓷器让翟国辉看得心疼,他想学修补瓷器的手艺,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哪怕能买一套锔瓷的挑子也好啊。他把这想法告诉了朋友,让帮忙打听。2009年,他接到一通电话,得知玉田某个村庄有锔瓷的全套家伙什要出手,他当即驱车前往。

  锔瓷挑子的主人——那位老先生出生于锔瓷世家,一生走街串巷,拥有人人称赞的好手艺,但无奈年老生病,腿脚不利落,又后继无人,只能将其转手。翟国辉得了“宝贝”,急忙拉回家。一进门,他就爱不释手地欣赏,这里摸摸,那里看看,一不小心触动了里边的小机关,再一摸,竟摸到了一个铝饭盒,用力晃,里边哗啦啦作响。翟国辉将它打开,一下子就看到了六七张存折,还有四五千元现金。他心想,发现丢了钱的老先生该有多着急!二话不说,急忙拿着铝饭盒去发动车,沿着原路返回。

  那时已经是黄昏,等到了村口,天色早已黑下来。只见一位大姐站在那里,好像在等什么人。他摇下车窗询问,大姐说,有个丰南人从她大爷手里买走了锔瓷挑子,她大爷吩咐让在村口迎着。翟国辉急忙让大姐上车,说,我就是那个丰南人。大姐脸上立马露出惊讶的神色。原来,翟国辉前脚刚走,老先生就想起自己好不容易攒下的养老钱藏在那锔瓷挑子里。街坊邻居听说后,都劝他赶紧打电话报警。老先生沉思片刻,他一生走南闯北,见识过各种人,笃定翟国辉是个好人,便冲侄女挥挥手,你去村口等着吧,过一会儿,他准把钱送来。

  回到院子里,所有人脸上都露出欣喜,老先生也为自己的“神机妙算”自豪。两人的关系一下子更近了。翟国辉表示,他想买工具,除了收藏之外,更想研究锔瓷技术。两个人一拍即合。在乡村昏暗的灯光下,一场传统锔瓷的授艺课拉开了帷幕。

  翟国辉许多疑惑瞬间得到了解答,那天他颇有收获,之后锔瓷手艺一路精进,复原了很多破损的瓷器,让人们可以瞻仰它们往日的风采。他本人也成为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感叹于传统技艺无人继承,成立翟氏锔瓷培训中心,招收热爱这门手艺的人免费授艺。

  他愿意当历史证物的守护者,而每一件器物像有灵气一样,逐渐走到他面前来。比如在岳父家的院子里溜达,那一方大家都踩过的方形砖,只有他看出了与众不同,弯下腰将它翻过来,那正是一块开滦老砖。翟国辉欣喜异常,又从院子里发现了五六块这样的砖。附近是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的终点站,这老砖应该是火车站附近的建筑所用,岳父无意中捡到,没想到却成了他珍贵的藏品。

  他还收藏了一根长而粗壮的木头,斑驳的纹路映入眼帘时,翟国辉本能地感觉这木头大有来历,执意收藏了来,展示在七步楼。一天,有个朋友径直向这木头走去,仿佛是遇见了一位老友,激动地说,“这不是河头桥改造时拆下来的木头吗?”之所以这么确定,是因为朋友正是拆桥的木匠之一。而那一时期,翟国辉正在四处寻找跟唐山历史有关的器物。

  很多物件都是这样奔他而来的。2023年,他开办了丰南区第一个以个人名义开设的展馆,藏品繁多。    

  三

  “七步楼”这名字,乍听让人想起曹植的七步诗。翟国辉说,他曾专门请人取名,却没碰到理想的,后来,有一次他送客人走,踏上台阶回来,从下往上,正好是七个台阶。他脑子里便有了这名字。中间虽然反反复复,最后还是确定用它。遥想,曹植七步为诗,而他,踏上这七步台阶之后,以此为“起步”,走上了为本地文艺之花提供一片场域的执着之路,成为了一名本地文艺的守望者。

  通过接触各种文学艺术家协会,翟国辉知道唐山除了有璀璨的工业文明史之外,光是丰南就走出了不少作家。这份荣耀感,让他内心一阵热乎,他支持各协会挂牌作为创作基地,如:丰南作家创作基地、中国萧军研究会会员创作基地,唐山市文联文艺创作基地,唐山师范学院文学院创作基地,丰南一中文学艺术教育研习实践基地,丰南二中文艺创作示范基地,《燕赵农村报》燕赵乡音丰南小记者活动中心等。此外,还专门打造了丰南文学馆,展示丰南籍作家的文学成果。从这里,你能看出,丰南这块土地上滋养出的璀璨群星:关仁山、王剑冰、东篱、杨立元等诗人、作家。翟国辉收集相关资料,并请教专家,对这些名家的经历与成就予以了系统梳理,又四处搜集相关的书籍。

  后来,他还建立了天胡画院、吴建禄工作室。给本地书画家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

  2023年6月,著名评论家杨立元教授偶然间走进了七步楼。翟国辉对他慕名已久,知道他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获中国文艺评论奖、孙犁文学奖等多个奖项,还提出了“三驾马车”的理论。他们相谈甚欢,当得知杨立元至今没有个人文学馆时,翟国辉立马向他发出邀约,在七步楼为其建一座文学馆。很快,杨立元文学馆开馆,馆名由唐山籍著名书法家旭宇题写。

  紧接着,关仁山文学艺术工作室也顺利落成,著名作家莫言题写的几个字在展馆里熠熠生辉。关仁山曾任河北省作协主席,荣获过第九届庄重文学奖、第八届骏马奖等多种奖项。他的许多书籍无不表现着作家与这片土地的深情连接,而他的书法、绘画作品更是流淌着独特的人文气韵。翟国辉站在书架前,详细介绍着作家们的事迹和作品,如数家珍。

  也是在同一年,著名军旅诗人峭岩回唐山参观这些展馆,被浓郁的文学气息感染。早在二十年前,贺敬之就为他书写了文学馆名,他一直珍藏着,直到这一天,这几个字才终于落地生根。大量著作及手稿、信件与著名作家、文化学者的合影在此一一展示。一时间,吸引了不少外地的著名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石钟山、兰草、姜宝才、赵伟、郭宗忠、康桥、海田七位军艺文学系作家来到七步楼,并与当地作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2024年10月16日,第25届国际华文诗人笔会在七步楼举行,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以及国内多省市近50位诗人齐聚一堂。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到会并做了重点发言。这次活动引起了广泛关注。翟国辉也因此获得了“诗歌突出贡献奖”。

  此后,七步楼还举办过多次全国性的征文大赛,并承办了各种文学艺术活动。良好的氛围,吸引了很多爱好者前往参观,甚至有外县的学生多次组团前来研学。  

  这几年,翟国辉时不时就会出现在一些图书捐赠会上,他渴望人们在闲暇之余,能多多关注文学与艺术,为此,他不计得失,以满腔的热情守护着繁华之地的一片宁静,使七步楼变成了一个独特的公共艺术空间。

  临别时,相隔着七级台阶,高瘦的翟国辉站在那一排艺术协会牌子之间,向我挥手,顿时感觉,他像个古道热肠的侠士,顽强地为文艺撑起了一把伞。

  作者 刘云芳

  刘云芳,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理事,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两次获香港青年文学奖,并获孙犁散文奖双年奖、孙犁文学奖、河北文艺贡献奖。出版《木头的信仰》《给树把脉的人》等七部作品。

关键词:双争榜样责任编辑:段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