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邱县振兴路与迎宾街交叉口,一辆白色SUV稳稳停在斑马线前。司机摇下车窗,笑着向几位拎着菜篮的老人挥手:“慢点儿走。”老人们加快脚步,穿过马路时还不忘回头道声谢。这样的暖心画面,如今已成为邱县街头最寻常的风景——从曾经的“车抢道、人乱窜”到如今的“车让人、人守序”,小小的斑马线,书写着这座小城的文明蜕变。
从“规则红线”到“行动自觉”,法治浇灌文明之花
“以前过斑马线得跟车‘抢时间’,现在司机老远就减速,心里踏实多了!”家住邱县城市花园小区的李云学,说起这两年的变化感慨不已。
时间倒回2020年前,邱县的斑马线曾是交通治理的“老大难”。机动车抢行、行人闯红灯的现象屡见不鲜。为此,县交管部门祭出“组合拳”,在全县20多个重点路口安装智能抓拍系统,对不礼让行人的行为实行“抓拍”;组织交协警成立专项执法组,早晚高峰在学校、市场周边定点劝导。
“刚开始确实不适应,有时为了等一个行人,后面排起长队。”出租车司机赵兰河坦言,最初是怕罚款和记分的处罚才被迫礼让,但一次亲身经历让他彻底转变观念。去年冬天,他在迎宾街实验小学门口礼让一名过马路的小学生,孩子突然停下鞠躬致谢,“那一瞬间觉得,等这几秒太值了”。
从“单向妥协”到“双向奔赴”,善意架起沟通桥梁
每天清晨7点,邱县育才路小学门口的斑马线前总是热闹又有序。送学的电动车自觉排成两列,车主们探身挥手,示意背着书包的孩子们先过;孩子们则排着队快步通过,齐声喊着“谢谢叔叔阿姨”。这一幕,是校长李登军每天雷打不动的“观察课”,“以前可不是这样,家长抢道、孩子乱跑是常态,现在的双向体谅,比课本里的德育课更生动。”
行人的变化同样令人欣喜。在邱县人民医院工作的吴坤,曾对“凑一拨就横穿”的陋习颇有怨言,如今却成了文明出行的倡导者。“有次下大雨,我在路口等红灯,一辆公交车停在斑马线前,司机还朝我摆手让我先过。”吴坤说,那天他打着伞快步通过,心里对驾驶员顿生敬意。
为了让善意持续传递,邱县文明办联合交管部门发起“斑马线前看文明”活动,司机礼让时鸣短笛示意,行人通过后挥手致谢。如今,这组“默契暗号”让文明在一来一往中不断升温。
从“一条街景”到“全城风尚”,文明底色愈发鲜亮
走在邱县的街头,文明的细节俯拾皆是。这种浸润式的文明培育,让礼让之风从主干道吹向背街小巷,在育新街北段的新华路口,骑三轮车卖东西的张大姐总会在这里放慢车速:“以前觉得小路没人管,现在总感觉‘慢点,更安全’,不自觉到了路口就放慢了车速。”
文明新风,正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从外地来邱县投资的河北康贝尔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海生说道:“在振兴路与富强大街交叉口,我看到一辆货车主动停下,等一位老人慢慢过马路,那画面比任何招商宣传都有说服力。”如今,河北康贝尔食品有限公司是邱县食品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年产值约10亿元。“一座懂得尊重生命的城市,一定值得投资”。
斑马线虽短,丈量着城市文明的长度;停车礼让虽小,彰显着社会进步的力度。在邱县,这道横亘在马路间的白色线条,已超越了交通标识的意义,成为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生动注脚。而这份用“礼让”书写的答卷,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汇聚成推动城市发展的文明力量。(万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