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5点多,河北省盐山县圣佛镇朱庄村70多岁的朱义军已经带着工具出了家门,沿着村路转一圈,发现哪里坑洼就修补一番。朱义军还义务管护着村里的体育设施,只要看到哪个不牢固了、不好用了,他就会主动维修。正因如此,在村里文明实践积分台账上,人们总能见到他的照片和名字。
“其实都是俺们应该做的事,村里环境好了,大家住着也舒心。”朱义军说。
在圣佛镇,像朱义军一样把“村里事”当成“自家事”的村民还有很多。有人主动调解村民矛盾,有人捐赠建筑材料为村里坑塘铺设台阶,有人为村里孝老食堂做饭……这是圣佛镇将文明实践积分制运用于文明乡风建设,打造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新模式取得的成果。
“我们将村庄网格化管理、群众文明行为全部纳入积分范畴,同时,将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与积分制挂钩,力推红白事简办,用‘小积分’推动乡村‘大治理’。”圣佛镇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当地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构建法律服务工作站,组建法治宣传队伍,印制了“三治融合”便民连心卡,让服务直通民心;将积分制评定制度融入“一网一站一队伍”,调动网格员积极性,夯实平安建设根基;开展积分制道德评议,评选“道德模范”“十星级文明户”“优秀志愿者”等,选树典型,给榜样加分。党员、群众、志愿者参与实践活动,参与“孝老食堂”帮厨等,都可以获得积分,引导形成崇德向善的社会新风尚。
在文明实践积分制作用下,村级事务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可量化的具体指标。村民之间比文明、赛积分,带动村容村貌和群众精神面貌不断改善,各村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