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 > 文明河北 > 五大创建

深化移风易俗|武强县:“婆媳互夸”成新风

2025-05-19 11:05:30 作者: 来源: 中国农网

  “儿媳在我住院时跑前忙后伺候着,跟亲女儿一样”“婆婆帮我带大两个娃从无怨言”……近日,武强县一场别开生面的“婆媳互夸”大赛上,媳妇细数婆婆恩情,婆婆夸赞儿媳孝心,声声温情诉说间,传承着新时代的文明家风。

  “十里八村也找不到这么好的婆婆,我得当面夸夸俺娘”,街关镇蔡留贯村李爱红坦言,结婚21年来,一直和公婆生活在一起,生活中难免有小磕绊,但更多是感受到婆婆马灵稳对自己的照顾和支持。“婆婆看我开店辛苦,经常给我送饭,饺子包好了拿到店里来煮,就怕坨了不好吃。”在当天的“婆媳互夸”大赛上,“婆婆夸我工作拼,我谢婆婆持家辛”的真诚对话,让李爱红心里热乎乎的,“家里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是怎么把日子越过越好。”

  这场别开生面的“婆媳互夸”大赛,是武强县深化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的创新实践。“去年以来,全县通过在各村、各乡组织‘婆媳互夸’大赛,引导大家通过‘互夸’形式,换位思考,诉说暖心话、贴心话,增进理解和信任,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武强县妇联主席武海霞介绍,他们在各村开展的“婆媳互夸”大赛与送温暖志愿活动相结合,培养优良家风,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温情力量。

  “身边的榜样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具温度。”武强县北代镇后韩旺村党支部书记张丽说,自“婆媳互夸”大赛活动开展以来,“婆媳互夸”“邻里互夸”在村里俨然成为一种新风尚,“以往婆媳、家人、邻里间出现的小摩擦减少了,大家互帮互助的场景随处可见。”通过将家风家训融入村规民约,绘制家风民俗文化墙,成立矛盾调解志愿服务队等方式,引导村民从“要我做”到“我要做”,培育了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

  据统计,2024年武强县创新开展36场“婆媳互夸”大赛,覆盖群众3000余人。参与家庭所在村的婆媳矛盾调解率同比上升20%;同时,多个村已将“孝老爱亲”写入村规民约,并成立“巾帼新风宣讲团”。

  不久前,马灵稳、李爱红这对优秀婆媳代表加入“巾帼新风宣讲团”,在蔡留贯村开展志愿宣讲活动,村委会早早聚集了20多位村民。“我们几乎每个月都会进村宣讲,以家风家训为主,结合老百姓需要的保健、育儿、家政服务信息,大家伙都很欢迎。”志愿宣讲活动负责人刘欣介绍。活动现场,李爱红讲述了婆婆如何一边操持家务,一边照顾因腿部手术卧床的自己,而婆婆马灵稳则夸赞儿媳“娘”不离口,回想起儿媳大夏天给自己送饭到地头的往事。听完这些日常生活中互敬互爱的小故事,大伙儿围拢而坐一起交流婆媳相处心得。“我娘家在山西,刚嫁过来那会儿,我受不了这边夏天的热,随口抱怨了一句,第二天婆婆就给家里买了空调。我真是山西的醋常吃,婆婆的‘醋’是一回也没吃过。”村民胡丽丽感慨地说。她的婆婆马丽华握着儿媳的手说:“我家儿媳妇心细。有时候我咳嗽两声,回头儿媳妇就给切好了梨,端来给我吃,我能不疼她吗?!”听了她俩的对话,在场的人们不禁为这对“临时宣讲”的婆媳也鼓起了掌。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婆媳关系更是基层治理的晴雨表。”武强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孟卫力表示,今年将把“婆媳互夸”大赛活动作为一项常态化举措,在全县243个村(社区)全面推广。通过“婆媳互夸”大赛,让新时代农村妇女成为激活乡村治理的新效能,助推乡风文明的“她力量”。(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付雅)

关键词:移风易俗责任编辑:段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