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决定,两份真心,他们用行动打破陈规;一套机制,多方联动,文明新风吹遍乡野;一份积分,多重激励,家家争当文明先锋……在藁城区,一场以“低彩礼”为突破口的移风易俗实践正在悄然改变着乡村的婚俗观念,让“减彩礼不减幸福”的理念深入人心,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
强化制度保障,夯实文明根基
“破除陈规陋习,关键要让村民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近年来,藁城区大力推行移风易俗治理工作,在“婚丧嫁娶”方面,发挥“两会一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的作用,引导村民红白喜事从俭,破除陈规陋习,改变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
红白理事会结合本地实际,明确婚丧喜庆事宜的操办标准,涵盖酒席规模、礼金数额等细节,让村民有规可循。“压缩宴请范围和时间,红白事不超过两天”“限制烟酒档次和宴席成本”“建议红事随礼110元以下不坐席”……倡议清清楚楚地展示在梅花镇倪家庄村公告栏中。
威望高、公信力强的乡贤主动上门,以拉家常的方式,将移风易俗的道理与益处耐心地说与村民听,以柔性劝导转变村民观念,让文明新风吹遍乡村。梅花镇倪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胡立民介绍,该村将移风易俗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调整充实红白理事会,吸纳老党员、乡贤、网格员等组成“文明劝导队”,通过说唱表演、入户宣讲等形式宣传婚事新办。之前,梅花镇倪家庄村一户村民计划大办婚礼,红白理事会会长刘破盆得知后立即上门劝导:“面子再大,不如小两口日子过得好!”最终,这户人家主动缩减宴席规模,节省费用近万元。
注重示范引领,激发参与热情
在倡导“低彩礼”新风尚的过程中,藁城区将目光聚焦于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藁城区深入挖掘、精心培育在婚嫁中践行“低彩礼”的家庭、个人等先进典型,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低彩礼”典型案例,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培塑良好风尚。
“我是党员,更要以身作则!”西关镇党员干部姚某与爱人张某结婚时,不仅主动选择“零彩礼”,还说服家人摒弃烦琐习俗。婚礼简朴却温馨,双方亲友围坐一堂分享家风故事,现场掌声不断。今年3月,贾市庄镇贾市庄村村民王某与李某举办了一场“零彩礼”婚礼,成为全镇热议的佳话。两人年近四十,相识后感情深厚,面对当地普遍18万元左右的彩礼标准,他们主动与家人沟通:“彩礼只是面子,幸福要靠双手创造!”在红白理事会协调下,双方家庭一致同意取消彩礼,将省下的钱用于创业基金。婚礼当天,村委会送上米面油等生活物资作为奖励,并将他们的故事制作成展板在全村宣传。“这对新人给大伙儿打了个样!”村民们纷纷点赞。

这些真实鲜活、可感可及的案例,激发了村民内心共鸣,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低彩礼”背后的幸福本质,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纷纷效仿,逐步摒弃高额彩礼的旧俗,让“低彩礼”成为社会新潮流,让文明新风吹遍大街小巷、田间地头。
创新激励机制,厚植文明风尚
村规民约实起来,让移风易俗有章可循;群众组织动起来,带动村民自觉践行;激励机制建起来,为培育乡风文明注入新动能。在藁城区,一场以“德善驿站”为载体的基层治理实践正在悄然改变乡村面貌。从试点探索到全域覆盖,从“比吃比穿”到“比积分比风尚”,藁城区通过创新“积分制+道德评议”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民日常生活,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持续的乡村德治新路径。截至2024年底,全区居民累计使用德善积分兑换物品价值21万元,最高个人积分达320分。

走进梅花镇倪家庄村“德善驿站”积分兑换超市,洗衣液、电饭煲等生活用品整齐陈列,墙上“喜事新办加5分”“勤俭节约加3分”的规则格外醒目。“1积分抵1元,做好事就能换奖品!”村民张大姐用参与“低彩礼”宣传获得的积分兑换了洗衣液,笑得合不拢嘴。
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一句句真挚的夸赞,一次次温暖的笑容,是移风易俗工作在藁城开花落地的见证。如今,文明健康、勤俭节约的理念如春风拂面,悄无声息地融入百姓心里;淳朴清朗、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如灵动画笔,细腻勾勒出藁城幸福底色。